時間:
1.混凝土原材料質量控制
(1)水泥選用,按設計要求、施工及環境條件選用:
①一般選普通硅酸鹽水泥;
②抗滲、抗凍要求硅酸鹽水泥、普通硅酸鹽水泥等;
③潮濕環境、堿活性骨料、選低堿水泥。
(2)粗骨料選用粒形良好、堅硬、潔凈的相應粒徑的石子(碎、卵石)及級配選擇。
①粒徑選截面小尺寸1/4,筋距3/4,板厚的1/3,**連續極粒。
②含泥量,泥塊量及針片狀含量。
(3)細骨料選擇級配、堅硬、潔凈的天然砂、機制砂的二區中砂。
①含泥量,泥塊含量
②氯離子含量,鋼筋混凝土0.06%,預應力混凝土0.02%。
③有抗滲、抗凍等要求的應滿足設計要求。
(4)摻合料、外加劑符合設計要求和相應規范規定,并經試驗確定。
(5)進場驗收,按批分別驗收。
①水泥散裝500t,袋裝200t,強度、安定性、凝結時間;
②粗細骨料400m3,600t,含泥量、泥塊、針片狀重量;
③摻合料200t,細度、活性指數、需水量比、燒矢量;
④外加劑50t,按設計要求檢查;
⑤水,飲用水標準。
2.配合比控制
(1)配合比滿足的要求,強度、工作性能、耐久性以及特殊要求,抗滲抗凍,抗氯離子、抗化學腐蝕,低溫等。注意水灰比,水泥用量,水泥種類;防止混凝土收縮機產生裂縫的措施;
(2)配合比除計算還應考慮環境條件、施工、工程結構的影響,工作性能、凝結時間、控制裂縫、結構形式、運輸方式、距離、泵送高度、澆筑、振搗方式以及環境條件等;
(3)配合比計算
fcu,o=fcu,k+1.645σ
fcu,o=1.15fcu,k
(4)大體積混凝土,控制溫度及升溫。選低熱水泥,控制水泥用量、增加摻合料;
(5)配合比過程,要考慮各項混凝土性能、計算、試驗、調整確定。技術負責人批準、開盤鑒定。
(6)開盤鑒定:驗證工作性能,及對配合比提出的條件。
3.混凝土拌制及運輸
(1)計量精度、考慮料的含水量:水泥±2,粗細骨料±3,水±1,摻合料±2,外加劑±1。
(2)攪拌方法選擇
①先拌水泥凈漿法:水泥、水拌均勻,再投石、砂子;
②先拌砂漿法:水泥、水、砂子拌勻,再投石子;
③水泥裹砂法:砂子+70%水拌勻,再投入水泥,**投石子及剩余水及外加劑;
④水泥裹砂、石法:石子、砂子和70%水拌合,再投入水泥,再加入30%的水。
(3)開盤鑒定,驗證配合比性能的正確性。
①原材料一致;
②出機混凝土性能與配合比要求一致;
③強度、凝結時間符合要求;
④特殊要求的驗證;如耐久性等;
⑤現場拌制:由監理工程師組織,項目技術負責人,專業工長,試驗室人員參加;
⑥預拌站:預拌站總工組織,技術、質量負責人,試驗室人員參加,或按合同約定。
(4)混凝土運輸,保證勻質性、工作性、凝結時間,連續性等基本要求。
①制訂保證運輸暢通的管理制度;
②罐車加減水劑的規定(新增、必要時加);
③預拌站提供資料
配合比報告、運輸單、試驗報告(32d補報)、合格證(32d補報)或合同約定資料。
④拌合物質量檢驗
1)維勃稠度:干硬性混凝土70以下;允許偏差為設計值5~11s的±1~3s;
2)坍落度:普通混凝土70至220;允許偏差,≤40,±10;50~90,±20;≥100,±30;
3)擴張度:220以上。允許偏差±30;
4)含氣量檢查、正常不加引氣劑1~2%氣量,適當加3~5%;
5)同時檢查運輸單的出發和到達時間??刂扑涠冉洉r損失30mm/h。
4.混凝土澆筑控制
(1)澆筑的基本措施
①運輸方式:泵送、吊斗、手推車;
②澆筑工藝:模板預檢、鋼筋預檢、清理及水沖灑,澆筑順序安排、布料點、分層安排順序推進,分層連續澆筑,施工縫、后澆帶安排,自由傾落高度控制。柱梁、梁梁交叉部位,鋼筋密集區的細心澆筑密實,不同強度等級澆筑分界位置,分層分界澆筑的銜接,及不同結構澆筑的要求。振搗、二次振及抹面。保證連續、按時澆筑入模等;
③入模時間工作表,延續不宜、總時間不應。
不摻外加劑:≤25℃,90~180,≥25℃,60~150
摻外加劑:≤25℃,150~240,≥25℃,120~210
④柱、墻與梁、板高**強度時,柱、墻在板位置可與板強度等級相同澆筑,高二個等級時,應隔離在低等級構件內,并離開高強構件不小于500mm,先澆高后澆低的;
⑤泵送時,應先制訂澆筑工藝,多泵分區,每個泵的澆筑區域及順序。
(2)施工縫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
①結合面處理、鑿毛、清除松動石子,軟弱混凝土層及清除浮漿;灑水濕潤、無積水;
②已澆混凝土強度不小于1.2MPa;
③先鋪與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水泥砂漿不大于30mm;
④后澆帶所用混凝土性能應符合設計要求,設計無要求時,宜比兩側混凝土提高一強度等級,并有減少收縮的技術措施。
(3)七種不同結構混凝土澆筑,除常用工藝的術外,要制定專門的技術方案,主要有:
①超長結構。防止裂縫,分倉施工、設置好后澆帶;
②型鋼混凝土結構。注意粗骨料粒徑不大于型鋼外側保護層的1/3,下料空間,周邊同步上升;
③鋼管混凝土結構。選用自密實混凝土,減少收縮技術措施,必要時留孔排氣及確認混凝土密實度,澆后補孔;可選用從上向下澆筑,或從底頂升澆筑等方法;
④自密實混凝土。按結構部位、形狀、配筋等情況選擇澆筑方法、控制骨料粒徑,布料點等確保充實到各部位;
⑤清水混凝土結構。做好模板表面及隔離劑處理,同一構件同期連續澆筑,用同一材料牌號、品種、規格,并保證色澤外觀符合要求;
⑥基礎大體積混凝土結構??煞謱?、分區,分層可斜坡,可沿高度分??刂坪穸燃斑B續澆筑的總間歇時間,應有積水及泌水排除措施,可增加抹壓面次數;
⑦預應力混凝土。防止成孔管道破損、位移及預應力筋、錨具、墊板位移,保證錨固區混凝土密實,先張法拉預力,應及時澆筑混凝土等。
(4)試塊制作,**在工作面,混凝土入模時現場制作,代表其延續時間,試塊有標養試塊、同條件養護試塊、拆模試塊、抗滲等應按計劃制作。
5.混凝土振搗
(1)振搗是為了模板內各部位的混凝土密實、均勻、不漏振、欠振和過振;
(2)振搗方式,插入式振動棒、平板振動器、附著式振動器和人工輔助振搗等;
(3)特殊部位可多方式并用,以及加密振點、延長時間。如鋼筋密集區、型鋼周邊、洞口兩側、預留洞底部、一些死角。施工縫、后澆帶;
(4)注意振搗工藝,分層、接槎等預先設定。
6.混凝土養護
(1)養護方式,有澆水,覆蓋、噴涂等方式。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在混凝土終凝后開始養護;
(2)養護期限,根據水泥性能不同及外加劑不同而定。普通硅酸鹽水泥類不少于7d,參緩凝劑、摻合料及高強混凝土等不少于14d,對地下室底層墻、柱和上部結構首層墻、柱、大體積混凝土及防水、防收縮構件應適當增加。養護期間防止上人及荷載防止損害混凝土及產生裂縫。
7.混凝土質量驗收
除按規范內容驗收外,重點驗收細化指標的效果。
(1)混凝土拌合物的質量檢查。開盤鑒定報告,符合設計及合同要求;
(2)進場工作性檢查、塌落度:出攪拌機至到現場時間檢查。是混凝土質量的基礎;
(3)模板及基層清理、隔離劑、濕潤檢查,是保證不夾渣、接槎好、防止粘連、缺楞掉角混凝土表面質量的基礎;
來源:今日頭條
部分圖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